吃日本麻糬致2人死亡 醫生解構高危食物
發布時間: 2018/01/02 16:12
最後更新: 2018/01/02 16:42
踏入2018年,日本人愛在元旦日吃麻糬(俗稱「Mochi」)慶祝新年,據當地傳媒報道,日本有15人吃麻糬後被噎住送院,其中2名更不幸窒息致死。麻糬以糯米為主要材料,一般會加入紅豆、綠茶粉等餡料,是不少香港人送禮手信。有本港醫生表示,麻糬黏性高,3歲以下的小朋友容易「噎親」,不宜進食,TOPick找來本港的專科醫生解構當中風險。
據外電報導,東京消防廳指出,2名死者分別為50多歲及80多歲,而90%被麻糬噎住送院個案,均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;東京消防廳呼籲市民應先把麻糬切成細塊,並應咀嚼後才吞嚥,以減低噎塞機會。
日本過去亦曾發生多單食用麻糬後噎死個案,於慶祝2015年新年期間,更有9名日本人因進食麻糬後被噎住致死、 18人留醫。
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昊指出,麻糬黏性高,未經細嚼可封住氣管及食道。除了麻糬外,其他黏性高的食物例如湯圓、年糕及糯米飯等,均會增加「噎親」風險;另外,蒟蒻、啫喱等食物雖然口感滑溜,但如直接吞嚥,亦可出現噎塞危機:
麵包發水後體積增加,亦會增加噎親風險;我亦曾遇患者被排骨噎住,經搶救後因窒息不幸死亡!
哪類人士需特別小心?吳昊表示,長者、曾中風致肌肉協調減弱,以及柏金遜症患者較高危。他解釋,長者牙齒咀嚼功能隨年紀減弱,加上部分喉嚨肌肉弱,或未有好好細嚼食物,致食道及氣管被封。
他又指,3歲以下的小朋友咀嚼功能亦未算佳,容易噎親,故建議不宜進食黏性高食物。
異物哽塞處理法
急症室專科醫生馮顯達指出,小朋友進食速度快,亦未必專心進食,故有機會噎親。
一旦進食後被噎住,馮顯達指,若未能用手把食物挖出,建議對有關患者進行哈姆立克急救法(異物哽塞處理法),即從後兩手環抱患者肚臍上方、擠按,以橫膈膜壓力將食物推出,他提醒,以此方式處理的患者應處清醒狀態、以成年人為佳;若患者是小朋友,可大力拍打其背部,擠出食物。